网站首页
 
谁动了他们的奶酪:出身决定命运?
 

    据报道,“出身越底层,上的学校越差”,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。

    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-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,1978-1998年,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,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,2000年至今,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。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,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%。那年的高考考场里,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%。

     19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期,三成多北大学子出自寒门。彼时,中国正值社会结构松动,社会阶层流动活跃,底层成为这一阶段社会变革中的受益者。寒门英杰辈出,是那个时代最温暖人心的变迁。

      高考成绩十分优秀,高分学生集中且考入名校人数较多,这些重点中学中的“重点”可以称之为“超级中学”。在不少省份,北大清华招生名额的一半都被少数几所高中占据,名校竞争呈现明显的“超级中学支配格局”。“超级中学”的优势在于高考名师的指点、内部资源的共享,通常还有较丰富的课外活动。“超级中学”的优势还体现在对一流大学入学资源的垄断。近些年的自主招生和保送制度使高校选拔制度更加多元,但由于中学声誉和往届生源质量等因素,高校的推荐名额往往由“超级中学”占据。同时,“超级中学”还垄断了高考加分资源,它往往达20分之多。

      众所周知,在高考的战场上,最顶尖学生只有几分之差,在此情况下,裸考的穷人孩子何来竞争力?农村孩子不上名校,只能去上普通大学、高等职业学校、专科学校、三本等。但近些年高考扩招,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。并且,中国的人才评价体系,十分看重“人才”的学历,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,对求职者提出三个985的要求,即要求本科、硕士、博士所读学校,都是985高校。这种学历要求,就把其他一般学校的毕业生的发展道路堵死了。

     拿清华大学来说,它作为中国政府“985计划”的重点关照对象,每年可拿到数十亿的特殊拨款。当然,这个项目的资金不是向该计划所属的38所重点大学平均分配的。名校获得国家的投资多,学费就越低。而一些民办高职专学校,尽管教学质量低,学费却很高。这是一种悖论。正因为政府对其他高校支持不够,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,让“知识改变命运”变成“名校改变命运? 正如一位寒门子弟所言:“高考扩招后,寒门子弟考大学不难,难就难在四年后,拿什么改变家族命运?”对一个社会而言,穷孩子上不了名校并非最可怕,一群人失去了向上的理想才是灾难,也是一个强大国家的悲哀!!

 
本专题共有 8 篇文章。 1 页,共 1
社会不公导致英国骚乱 陈冰  2011/8/10 
农村学生辛酸高考路:我是走到最后的幸存者 雷磊  2011/8/9 
王平: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回不去家乡是悲剧 黄艳 张玉琴 朱小勇 孙婷  2011/8/9 
农村大学毕业生无奈户口夹缝 下代命运可能相同 陈宝云  2011/8/9 
内地农村学生难入名校 北大学生占比从三成跌至一成   2011/8/9 
幼儿教育 公办民办两重天 锐圆  2011/8/9 
熊丙奇:农村学生的出路何在?   2011/8/9 
让出身不再决定命运——美国教育平权运动40年 沈茜蓉  2011/8/9 
往期专题
 中国指导性案例制度扬帆起航
 关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
 聚焦足坛反赌大案
 聚焦德班世界气候大会
 中国入世十年
版权所有@2009:律师业务研究网 访问总计:
本网站仅供学习研究之用,无任何商业营利性目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