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
 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>法律快讯>>法律调查
部分钢贸企业成套贷工具 60万成本可贷2400万
上传时间:2011/12/23
浏览次数:11897
字体大小:

“银监局已经在一个月里连敲两次警钟了。”
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近日独家从业内获悉,沪银行业年底正忙于自查钢材、石材、木材贸易企业(下称“三材企业”)的贷款风险,对于其中的钢贸企业,监管部门已在11月两度发文提示风险。

本报独家获取数据显示,截至2011年6月末,上海钢贸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超过1510亿元,其中普通贷款与银票形式各占一半。这些贷款在部分中小银行,特别是城商行有较高集中度,有4家银行相关贷款余额超过五分之一,7家银行的相关银票占比过半。

某银行信贷负责人金垚(化名)表示,和已经资金链断裂的温州企业相似,三材企业资金都有暗箱运作、风险集中、高杠杆、循环和过度抵押、依赖房地产市场、参与民间借贷、只还息不还本等特点。“并且企业自有资金更少”。

60万撬动千万?

贷前信审一个贸易型企业,一看库存、二看周转、三看应收;风控一笔贷款,一凭抵质押物、二凭互保联保。但麻烦的是,“这里头都可能有诈”。

金垚表示,三材企业的销售合同和对账单不少是几十到几百元制作一份的“水货”。这似乎是一件“皇帝的新装”,因为三材企业的特点是,即使有真实的周转销售,也较少有规范的开票行为。然而,银行对于其周转率计算缺乏可操作的审核依据,加上不少银行开发了“贷款客户打分机制”,这就倒逼企业不得不自制一套文件来“装修门面”。

银行更看重的库存质押、互保联保或是担保公司的担保,这更是部分三材企业的“强项”。“在目前已有牌照的担保公司里,钢贸担保占据了半壁江山”,一位沪上担保行业人士前不久向本报透露,“而且他们中的小部分,说白了就是‘自产自销、自保自用’”。“自产自销”是指,某些贸易企业出资成立担保公司,担保公司再为出资者提供担保。

事实上,在三材企业的各种担保行为中,往往出现业主之间互相担保、互通资金;融资方、担保方、交易方之间内部关联。“相比他们的‘自己人’关系,贷款银行间则是竞争对手,缺少通气机制,难以看清这个资金暗箱”。金垚表示。

据某业内人士透露,三材企业中,还有虚假注册公司“自体”互保联保,从而成为银行“合格”贷款者的现象。据介绍,目前“一条龙”服务虚假注册公司的行规是注册资本的1%~1.5%收费,即“制作”一个注册资本为1000万的公司需花费10万~15万。通过这个模式,四个暗中关联人“开”4间公司花费不超过60万,其中A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,B、C、D公司作为联保,就可从银行贷出600万~800万资金;接着,另三家公司再以同样方法从不同银行贷款。这样,最多60万的投入,就可以获得2400万以上的资金。

不过,随着银行逐渐发现了其中“猫腻”,对联保企业的营业资质要求和经营交易查验要求也逐渐提高。对此,上述人士透露,三材企业“见招拆招”,通过让关联人购买有一定经营年资的企业,再对企业进行虚假增资的方法,重复以上招数;而对于银行要求的“真实贸易”,这部分企业则通过商会等签订虚假买卖合同,再将虚假交易的钢材、木材等质押给银行。此间,一批质押品往往可能被反复质押。

螺纹钢质押量达社会库存2.79倍

三材企业有潜在风险,中小银行前几年为什么还要抢滩这块业务呢?

“首先是贷款量大”。金垚坦言,“这类业务做一单就上千万,做一组就几千万,有一个商会当客户,就相当于开拓了其他中小企业几十单业务了”。

他表示,两三年前,在一个银行内部,凡是盯着做这一业务的支行都成了明星支行;而在业务量大的银行,比如兴业、中信、民生、深发展等,也都成了最赚钱的银行,以至于一些城商行也“眼馋”偷师。

“其次是有抵质押物,贷款容易通过上头审批”。然而对此,金垚叹了口气,“虽然房产都做足了余值抵押,钢材、木材、石材也出现了重复质押”。

对于钢贸企业的钢材质押,某钢市老板向本报透露,他的秘诀是通过“托盘”走虚假存货报表。这里的“托盘”是指贸易企业的上游,部分是知名大型国有钢企。也就是说,市场里的某些钢材货物所有权其实是上游公司的,供贸易企业应付银行盘货审查。该老板说,最夸张的时候,同一批托盘货会被两三家钢贸企业重复“借用”。

本报记者独家获取权威数据显示,截至6月末,上海用于质押的螺纹钢总量为103.45万吨,达到其社会库存的2.79倍。在钢材的重复质押下,据内部人士透露,已经有个别银行出现了在风险处置时无法对钢材质押品主张权利。

某些企业已成套贷“空壳子”?

“贷款都流去其他地方了,炒地、炒期货、放高利贷或拆借给同行还款。”

金垚透露,某些三材企业已经成了套出银行贷款的“空壳子”。就今年情况来看,银行的贷款部分流入民间借贷,年息在30%~100%不等;而传统的资金流向则是以建钢材市场为名进行圈地或购置商业地产,之后再将这些地产“超额评估、二次抵押”,以循环获贷。

比如,某公司从银行获得800万贷款后投资等值地产,将地产评估成1000万后抵押,二度从银行获得700万贷款,并将剩余300万余值抵押给小贷公司,或通过担保公司三度从银行贷款,即可再套出至少200万。即公司的800万最后“变出”了900万,而这900万又可再一次投资地产。在房地产上涨时,这样的投资年收益可以翻番。

除了上述保守做法外,坊间还流传着一种“空手套白狼”的做法,即某公司看中地产项目,就问同业借钱购置,之后以“进货”为由将地抵押给银行换贷款,再将贷款还给同业。

当“三材”企业手里的贷款雪球越滚越大,他们要怎样偿付到期贷款呢?“拆东墙补西墙”和“只还利息、不还本金”已是公开的秘密。当A银行的贷款到期,企业一般以B银行的贷款还上或者拆借同业的钱款还贷;而这所谓的“还贷”,其实不过是个头寸调动,因为一般情况下,能还贷就说明企业资信情况良好,可获下一期贷款。

“宏冶”覆辙 通往温州式资金链断?

不难发现,三材企业与温州故事里有不少相似元素:资金暗箱运作、风险集中、高杠杆、循环和过度抵押、依赖房地产市场、参与民间借贷、只还息不还本。

 

上海宏冶金属材料有限公司(下称“宏冶”)是一家注册在沪的钢贸企业,去年年底因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炒期货,账面浮亏一度高达2亿多元,资金链断裂,老板跑路,业内哗然。

然而,宏冶巨额的资金缺口居然没有造成银行坏账。业内人士透露,这笔贷款因有行业内联保互保、加上商会中各家企业“义务”出资为保全信誉,终将巨额资金如数填上。由此,宏冶事件从一个丑闻被演绎成了一个传奇,本报记者从数位银行业人士处了解到,他们反而因此事件更“敢”放贷了。

金垚分析,宏冶的问题出在炒期,这可以理解成偶然事件,然而,这些企业的共性是,资金或多或少都流入房地产市场,而房市正在下跌。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未来走向与这批信贷质量密切相关。

责任编辑:NF074(本文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:夏心愉)
出处:第一财经日报
 
 

陈洪兵  通说误读了侵占犯罪构成要件
邓建鹏  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的思考
农业部:让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健康发展
反恐怖主义法草案月底有望首次审议
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退市制度
人大常委会修刑法拟增“收礼罪” 量刑比受贿轻
人民银行发言人就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答问
法律新闻 >>更多  
·农业部:让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健康发展  2014/10/19 
·反恐怖主义法草案月底有望首次审议  2014/10/19 
·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退市制度  2014/10/19 
·人大常委会修刑法拟增“收礼罪” 量刑比受贿轻  2014/10/19 
·人民银行发言人就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答问  2014/3/17 
·中纪委监察部公布最新组织机构  2014/3/17 
·国际航空事故法律处置一般规则  2014/3/17 
·最高检、公安部联合下发意见规范“另案处理”案件办理监督  2014/3/17 
·人大教授: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中刑讯逼供已超公安 王峰 2014/3/17 
·美国对中国产黄原胶征收反倾销关税  2013/6/21 
·海南带女生开房校长一审获刑13年6个月  2013/6/21 
·食品安全法年内即将修订 “有奖举报”等或将入法  2013/6/21 
法律调查 >>更多  
·乳企称查明致癌奶问题饲料来源 未公布结果  2011/12/28 
·报告称中国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  2011/12/26 
·部分钢贸企业成套贷工具 60万成本可贷2400万  2011/12/23 
·河北法院人员被指制造假诉讼助人在京购车  2011/12/19 
·小企业主称与银行税局三分利润  2011/12/15 
·手足情深 妹妹为何杀死姐姐一家  2011/12/15 
·鄂尔多斯“经济崩盘”真相调查  2011/12/14 
·全国土地调查窝案背后:9名高官落马 损失1.47亿  2011/12/13 
·调查发现部分食品安全标准不够科学  2011/12/9 
·长春美汁源果粒奶优饮品中毒事件确认为投毒案件  2011/12/7 
·武汉警方首次微博征爆炸案线索 网友提四大猜想  2011/12/5 
·陕西通报村镇干部轮奸幼女案 系嫖宿幼女已处分  2011/12/2 
法律专题 >>更多  
·国税局假文件背后的真问题 李曙明 2011/8/16 
·挪威血案背后暗藏“社会敌意”  2011/7/25 
·法院调研案件后发现近七成离婚由女性提出 邱伟 秀芝 2011/3/3 
·关于“代孕”的法律思考 刘良超 律师 2010/3/31 
·律师 检察官 衡水市人民检察院 高博 2010/3/23 
·陈忠林:我所看到的李庄案 陈忠林 2010/3/19 
·司法部发出李庄违法违纪案件的通报  2010/3/19 
·选优秀律师担任法官:社会关系复杂更宜做法官 常永江墨帅(北京律师) 2010/3/18 
·社会关系复杂阻碍律师转法官 冯皮杰(北京公务员) 2010/3/18 
·简析我国律师与法官的形体倒挂 liuyaping 2010/3/18 
·迟夙生代表建议: 做法官检察官之前先做律师  2010/3/18 
·秦希燕代表: 推行从优秀律师选任法官、检察官制度  2010/3/18 
法眼看新闻 >>更多  
·中国“半城市化”人口达1.28亿 户籍制度待改革  2011/12/5 
·反贪审讯急需“临门一脚”型人才  2011/12/2 
·规范证券市场发展需重构现行证券法制  2011/12/1 
·公务员招录须完善体检"复查"程序  2011/11/30 
·令人心酸的校车捐赠仪式 董奇 2011/11/30 
·一部未厘清争端处理办法的法规草案 唐正旭 2011/11/28 
·面对歧视 切莫集体无意识 赵志疆 2011/11/24 
·"国考"歧视令人汗颜 毕诗成 2011/11/24 
·最高检公安部解读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补充规定  2011/11/24 
·停止办公学理论,只是纸上谈兵 朱四倍 2011/11/23 
·富豪"被精神病",如何惩戒责任人 王琳 2011/11/23 
·草案要求起诉状写明被告身份证号码 可能造成新的立案难  2011/11/21 
版权所有@2009:律师业务研究网 访问总计:
本网站仅供学习研究之用,无任何商业营利性目的